童书中的父爱

我的父亲是一个著作等身、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历史学家。

童年时节,父亲的很多知识,都是由童书中得来的。据说那个年代里,租借儿童图书的店铺,在京都古城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。书的种类繁多,价格低廉,对于孩子们来说,无疑是一方美妙的天地。于是,年少的父亲便成了这些店铺里的常客。清晨造访,席地而坐,静心品读,孜孜不倦。在众多的儿童图书中,父亲尤其酷爱阅读历史童书,那些图文并茂、引人入胜的童书,牵着父亲的思绪,穿越过时空的隧道,走进了历史的殿堂,让父亲在那里流连忘返,如痴如醉。童书中的故事,成为他一生投身于历史研习的起点、梦想和动力。

幼年时的我,是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。在我五岁以前的记忆中,几乎寻找不到父亲的身影,那时的他全身投入在教育事业中。然而,父亲终归没有忘记我!五岁之后,父亲悄然走入我的生活。他带来的既不是俏丽的童装,又不是新颖的玩具,而是诱人的图书。他每次来看我,都带来几本童书。经年累月,我的童书与日俱增,数不胜数。

父亲不仅为我买书,更是全心全意地诱导我读书。幼小的我识字不多,父亲便耐心地为我读书。每一本书,读的次数多了,我便渐渐地记住了它的情节,父亲就让我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,并且时常找出几个常用词,让我口头造句,从而训练了我的表达能力;有时父亲买来一本新书,却只让我看封面,而不给我讲内容,然后,让我试着猜想这本书可能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,从而训练了我的想象能力;更多的时候,他读一个故事,却不读结尾,而让我续上各种不同的结尾,从而训练了我的创造能力。父亲读书的方法,林林总总,千姿百态。他陪伴着我在书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。

但,天有不测风云。八岁那年,刚刚学会读书识字,举世闻名的文革,席卷全国。那年代,除了毛的著作以外,所有的文字,包括儿童图书均要消除。无奈之中,只能将我所有的童书,卖给了废品收购站。然而,父亲在我心田上,播种下的求知的种子,非但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化为乌有,反倒是逐日丰盛起来。

终其一生,我是个嗜书如命的人。我读的书既多又杂,既深又广。然则,久读必思,久思必悟。日久天长,在博览群书和探索反思的基础上,我便有了一种写作的冲动。流年似水,现在屈指算来,写作的年华已经有十三年之久了。十几年的光阴中,我的拙作不仅频频见报,同时有四本自己的书籍已先后出版,且颇受读者喜爱。

读书写作为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,而这快乐的源泉,不是别的,却是来自于童书中的一份深沉温馨的父爱。

2013年5月发表于《世界日报》

 

-猜你喜欢-

留下评论

在WordPress.com的博客.

向上 ↑